近期 A 股市场活跃度提升、股指频创新高,“贷款炒股” 乱象随之抬头,银行与违规资金流向之间的 “攻防战” 持续升级。一边是银行密集出手围堵信贷资金违规入股市,另一边是中介兜售 “牛市加仓资金”、部分投资者冒险加杠杆,背后暗藏多重风险,需高度警惕。
8 月以来,超十家银行(含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渭滨农商行、文山市农商行等)密集发布公告,明确收紧信贷资金用途管控,核心指向 “禁止流入股市”:
不过,银行管控仍存盲区:目前贷后管理主要依赖电话回访、凭证核查,投资者可通过 “提取现金” 等方式规避监控,且银行难以实现 “每笔必查”,多为抽查,给违规操作留下缝隙。
A 股行情升温叠加消费贷低利率(部分低至 3%-4%),催生了 “借贷炒股” 的投机潮,甚至形成 “中介 - 投资者” 的违规链条: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银行 APP 此前曾 “引流” 证券开户(如推送开户信息、推广银证转账福利),虽为合规业务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 “资金宽松” 的错觉,间接刺激了投机心理。
“贷款炒股” 看似 “借势盈利”,实则踩雷风险极高,涉及法律、征信、市场等多重层面:
此轮 “贷款炒股” 攻防战中,银行的密集围堵既是响应监管要求,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;而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,“低息杠杆” 背后是高风险,切勿被短期行情冲昏头脑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,合规是投资的底线,依赖信贷资金 “赌行情”,最终可能 “赚时小利、亏时巨损”,甚至付出法律和征信的沉重代价。对于中介的 “内部渠道” 说辞,更需警惕 —— 所谓 “规避监控” 本质是违规操作,一旦暴露,后果需自行承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