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德龙对本轮牛市与 2015 年行情的对比分析,揭示了市场在政策驱动、资金结构和产业逻辑上的深层变革。结合当前市场数据与行业动态,可从以下维度深入解读:
相似性:政策与资金的双轮驱动
政策支持力度空前:2015 年 “互联网 +” 战略与当前 “活跃资本市场” 政策均通过顶层设计提振市场信心。2025 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 “稳住楼市股市”,并通过优化交易制度、降低印花税等组合拳激活市场流动性。
资金搬家趋势显著: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特征在两轮牛市中均显著。2014 年居民存款减少 9.9 万亿元,而 2025 年 7 月非银存款激增 2.14 万亿元,居民存款减少 1.1 万亿元,显示资金通过基金、券商账户等渠道加速入市。
差异性:风险防控与产业逻辑的升级
杠杆风险的有效管控:2015 年场外配资规模峰值达 2 万亿元,占 A 股成交额 30% 以上,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;当前两融余额虽突破 2.1 万亿元,但占流通市值比例仅 2.32%,远低于 2015 年的 4.5%,且监管层通过限制单日开仓量、上调手续费等措施抑制过度杠杆。
产业逻辑的代际跃迁:2015 年行情以 “互联网 +” 概念炒作为主,缺乏盈利支撑;本轮牛市则聚焦科技创新(人形机器人、算力算法)、消费升级(高端制造、品牌消费)和绿色转型(新能源、新材料)等实体经济领域。例如,人形机器人行业已进入量产前夜,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00 亿美元,而中国在伺服电机、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达 60%。
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长期红利
截至 2025 年 6 月,居民存款与股票市值之比为 1.8,仍高于历史均值 1.5,意味着未来 5 年可能有 5-10 万亿元储蓄通过基金、理财等渠道入市。以 7 月数据为例,新增股票账户 195.4 万户,新发权益基金规模超 2000 亿元,显示 “基金化投资” 成为主流。
房地产财富效应消退加速资金分流。2025 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8%,而同期 A 股新增开户数同比增长 71%,部分投资者通过出售非核心房产转向权益市场。
外资配置的战略转向
2025 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 101 亿美元,扭转了此前两年净减持态势。高盛 Prime Brokerage 数据显示,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已从 2024 年的 3.2% 提升至 4.1%,重点加仓人形机器人、创新药等战略新兴产业。
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源于科技创新突破。人形机器人领域,中国企业在核心算法、整机制造等环节取得进展,例如优必选 Walker X 已实现工厂巡检、物流搬运等场景商业化落地,带动外资对 “中国智造” 信心提升。
科技革命:从概念到落地的跨越
消费升级:估值修复与模式创新
绿色转型: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
新能源行业拐点显现:光伏组件价格从 2024 年 1.2 元 / W 回升至 1.4 元 / W,碳酸锂价格企稳于 12 万元 / 吨,行业 “反内卷” 政策初见成效。隆基绿能、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通过关闭低效产能,推动行业集中度 CR5 提升至 70%。
新材料替代加速:碳纤维在风电叶片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12% 提升至 2025 年的 25%,中复神鹰、光威复材等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红利。
杠杆风险的理性规避
产业趋势的动态跟踪
政策红利的精准捕捉
外资流动的风向标作用:若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,MSCI 中国指数外资持股比例有望从当前 3.4% 提升至 5% 以上,增量资金规模或达 2000 亿元。
The End